粿皮:
水磨糯米粉………380克
水磨在來米粉……100克
熱水………………400克
(或溫水360克)
棕葉…………………6片
餡料:
白蘿蔔……………1800克
五花肉……………120克
炸豆皮………………3塊
香菇…………………4朵
沙拉油……………3大匙
蝦皮………………4大匙
芹菜粒………………半碗
調味料:
鹽、味精……各2/3小匙
糖…………………1小匙
白胡椒粉………1/3小匙
做法:
1) 蘿蔔去皮刨絲,五花肉和炸豆皮切絲,香菇泡軟也切絲。
2) 炒菜鍋燒熱,把蘿蔔絲乾炒片刻,放涼後用手擠去水分。
3) 鍋子燒熱,加3大匙油把肉絲炒熟,再加香菇同炒,再加其它餡料、調味料及蘿蔔絲,一起翻炒均勻即是餡。放涼備用。
4) 棕葉洗葉,一張剪成兩段,表面塗點油。
5) 粿皮的材料拌成一團,用力揉到光滑有彈性,分成12塊。
6) 一一捏成小碗狀,中間厚邊緣薄,包入1/12的餡,小心包攏捏合,並把中間捏起一稜
8) 蒸鍋水煮沸,把蒸籠上鍋用大火蒸8分鐘,掀蓋透一下氣,再蒸2分鐘即可。
註:
菜包粿的皮本來是用糯米和蓬萊米各半磨漿做成。糯米加了蓬萊米後比較爽口,也比較能定形不會軟塌。這裡為求方便改用水磨糯米粉加少量在來米粉,但市售的水磨粉有的有異味,我覺得「日陽牌」的品質最好最沒異味,相關資訊請看夜市系列裡的「米苔目」那篇。
菜包粿、包肉湯圓這類米製點心的包法,比包子餡餅等麵食簡單,因為米皮沒有麵筋而有黏性,彼此容易黏合。包時不用像包包子那樣捏褶子,只要直接用拇指把餡往下壓,另一手虎口把麵皮收攏捏緊即可。
圖解:
哇…這是什麼ㄚ…聰明的泥知道了嗎? 沒錯...較白的那個就是糯米而較透明的是蓬萊米ㄌㄚ。作菜包時必須用4:6的比例才能作出QQ的菜包皮ㄛ。這一點在做菜包時可是十分非常重要的喔
這可是用來磨碎糯米和蓬萊米的機器喔…做菜包就靠它嘍...先將米放入漏斗狀容器中打碎同時將水也注入,然後另外使用麵粉袋接住流漏出來的米水
咦???怎會變成白色的固體狀ㄋ?原來把剛剛麵粉袋中的米水利用重物給他壓乾後就會變成圖中的樣子了....想像一下ㄅ...^^ (機器發明前,過去長輩是把米漿裝在棉布袋中,用大石頭壓在長條椅上,等候一天半載慢慢瀝乾水分,稱之「粄團」。機械化後,用米漿脫水機脫乾變成粄團,只要10到20分鐘。)
接著放入攪拌機器中攪拌均勻.....
我打我攪我攪攪攪......嘿咻嘿咻....加油加油.....
注意看ㄛ...現在要開始做「板媽」嘍~~客家話,先將那白色固狀切成片後放入滾水中煮 (攪拌機中放入脫水乾燥的粄團略為攪拌柔軟,煮一鍋熱水,同種的粄團切一小塊,下熱水中煮熟撈起,客語稱之「粄母」。)
仔細的給它放下鍋煮.......哇...燒.....
煮熟後撈起來再利用電風扇給它吹涼涼的......(老闆說涼過的板媽較能做出香Q的客家菜包皮喔)
哈哈....這就是板媽的成品ㄌ.........
再來就是將板媽放入機器中和剛剛先前攪拌成的白色團狀再相互攪拌均勻.... (至於兩者的比例是多少ㄋ???嘿嘿...老闆說這可要靠經驗來判斷的喔....) 攪拌機中的粄團加入撈起的粄母,繼續攪拌均勻。就好像是粄團經人力的搓、揉、壓,加入的粄母使粄團變很Q很柔軟。
終於.......菜包皮完成ㄌ................粉漂亮吧......看看外面....哇...天都快亮了....
菜包要好吃“餡料“ 可是粉重要的喔…...要先將籮蔔刨成絲後利用脫水機將水分給脫乾,再和香菇、蝦仁、胡椒等配料翻炒熟......就OKㄌ
蘿蔔….來自梨山的喔…現在12月可是盛產期喔……..
現在餡料和菜包皮都OK...就等師父為我們露一手啦...真期待...但我的眼皮...( ∪.∪ )... zzz ZZZ
ㄛㄛ...差點忘了重要的配角.....有著淡淡清香的柚子葉可是不能少的ㄋ....
菜包外皮皮要薄,內餡要冷了才能包,這樣蒸菜包時才不會蒸破皮,通常北部客家人作成圓形,在上面中間捏出一字型中線,在苗栗的客家人,菜包作成長圓形,形狀像船像裝豬的籠子,又稱豬籠粄。這只是外型的差異罷了。
蒸菜包的溫度控制在85-90度,約蒸20分鐘即可。筆者光看見大蒸籠裡菜包冒蒸氣的模樣就猛流口水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