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喜歡吃魚嗎?還記得小時候媽媽常說:「吃魚對身體好;多吃魚才會聰明;多吃魚對眼睛比較好」等論調嗎?對大多數的人而言,也許都是聽著這些話長大的,但您可曾細想,在資訊不普及的過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說且代代相傳呢?到底魚類具有何等魅力,能成為成長必需的食物呢? 近年來由於科技發達,許多研究皆顯示多吃魚的好處,並且鼓勵大家要多吃魚。根據英國營養協會建議:均衡的飲食必須每週至少吃魚2~3次,每次份量約3兩。這是因為魚類不僅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更是魚類獨特的珍寶——魚油(OMEGA-3脂肪酸:EPA及DHA)的最佳來源,而這也是豬肉、雞肉等家畜家禽類所無法提供的營養素。 專家的建議絕非空穴來風,魚油與人類健康關係的探討起源於流行病學研究,該項研究發現,居住在加拿大東部及格陵蘭的愛斯基摩人,幾乎很少罹患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經流行病學家深入調查,結果顯示當地人的主食((魚類,特別是魚油,是讓他們能夠遠離心血管疾病威脅的主因。 日前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邀請國際脂肪暨脂肪研究學會主席瓊恩‧戴柏格博士*來台發表專題演講。席間他曾表示,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食物中的OMEGA-3可以適當的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及增加血管擴張,使動脈粥狀硬化及其他血栓形成物質降低,進而避免血栓發生。 基於以上種種發現,進而掀起一陣研究魚油的熱潮,粗略估計相關的研究報告已達五千篇以上,且研究範圍不僅限於心血管疾病。以下整理節錄魚油對人體健康的部份科學文獻,供您參考:
根據國外一項歷時19年的研究結果建議,每人每天吃60公克的魚,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另外一份統計分析達20年的調查發現,每人每天吃至少45公克的魚,其因心臟病致死的機率可降低2.5倍。同時,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 Eng. J. Med, 1990)亦指出,高血脂病人吃魚油膳食後,不僅血中壞的膽固醇(LDL)降低,且好的膽固醇(HDL)含量也會增加。
魚油富含EPA及DHA,可減緩血小板凝集作用,並有助血液循環,預防血管栓塞現象。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 Eng. J. Med, 1990)在一項流行病學報告中指出,高血壓病人食用魚油膳食之後,其收縮壓下降6毫米汞柱、舒張壓下降3毫米汞柱。
根據四項研究,皆發現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在食用魚油一段時間後,其行動較靈活,疼痛亦減輕。另外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研究期刊(Proc. Natl. Acad. Sci.),亦指出魚油中的EPA及DHA可減輕牛皮癬病人的紅腫搔癢症狀,且有60%的病人在食用魚油後,癒後狀況良好。
根據國外1989、1990、1991年的流行病學研究報導,多吃魚油的人,罹患乳癌、大腸癌及前列腺癌的機率明顯較低。
魚油富含DHA,孕乳婦適當補充後能幫助及確保胎兒和出生後嬰兒的大腦及眼睛充分健全發育,並增進學習及記憶力。此外,經由動物實驗證實推論,魚油對成人的腦力及視力應具相對的效益,此論點仍在繼續研究中。 魚油中含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包括EPA及DHA。若想補充魚油,首先必須挑選新鮮並且富含OMEGA-3的魚肉;第二,請注意烹調方式,魚肉儘量以清蒸、生食或煮湯等方式調理,忌用油炸與高溫烹調,因為OMEGA-3脂肪酸屬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適合高溫油炸;第三,若選用營養補充食品補充魚油,應該注意是否添加維生素E,以保護魚油免受氧化而使品質安定。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健康更顯得無價,而均衡飲食永遠是捍衛健康的基石。不論從古老的經驗,或經由尖端的研究結論,都顯示飲食中不能缺少魚類,或許您正像從前的長輩一樣,告誡您的孩子:要吃魚,不可以偏食!在同時您是否也該問問自己:您今天吃魚了嗎? *瓊恩‧戴柏格博士現任國際脂肪酸暨脂肪研究學會(ISSFAL)主席、Medi-Lab A/S主治醫師及醫學會董事,曾於1988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提名。 |